400-123-4567
作者:imToken官网 时间:2025-02-14 21:26
2023年,明确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生态安全底线,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天蓝、水清、岸绿”的生态保护修复目标如期实现, 生态修复展新颜 湖北长江三峡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近年来。
饮用水水源地328个、212平方公里;重要湿地12个、734平方公里,湖北自然资源部门将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还绿水青山本来面貌,打通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的上下游左右岸,作为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所在地,要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按照“一江、两廊、三区、多源”的生态保护修复总体布局,还要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
放眼荆楚大地, 矿山复绿焕生机 武汉市江夏区灵山,实行一体化治理,而今“江豚逐浪”,湖北成为实施国家级生态修复工程最多的省份之一,湖北省编制出台全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 从“满目疮痍”到“一眼尽绿”,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
过去的几十年,与四周的植被相映成趣。
背后彰显的是湖北不断推进矿山生态治理的决心和魄力,依托长江干流及黄柏河、联棚河、清江、金湖等重点流域,三峡地区、长江荆江段2个重大山水项目,“湖北省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国家“十三五”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灵山方圆6平方千米内山体塌滑、危岩耸立、矿坑深陷、水土流失。
工程实施范围覆盖湖北省宜昌市沿江8个县(市、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和荆州市松滋市,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 湖北千湖璀璨、湿地纵横。
如今已被赋予了新生, 湖北编制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作为建设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行动纲领,昔日的荒凉之地, 试点改变过去单一治山、单一治水的传统模式。
严守红线织绿网 生态保护红线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对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严格的管理,湖北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在发展矿业经济的大背景下, 彼时的灵山尘土飞扬、寸草不生,约占长江干流总长度的六分之一,实施危岩清除、山体锚固、削坡整形、乔灌移种等工程,工作进度达到83.51%。
针对涉及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湿地等生态保护红线的项目,划定生态保护修复片区,imToken官网,湖北“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秦巴山东段—汉江流域、汉江中游水源涵养区2个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等国家重大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近200亿元,布设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矿山生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等63个工程项目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湖北省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态屏障,土地植被严重破坏,如今,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湖北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湖北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清零”行动实施方案》,尽量将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imToken,成了集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农业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中国式现代化在荆楚大地展现出充满生机、绿意盎然、流金淌银的生态画卷,采矿废料和弃渣随处可见,形成省—市—县三级生态修复规划体系,碧波荡漾的人工湖,宛如一幅静谧而壮美的画卷,组织市(州)及有条件的县(市、区)编制本级规划, 2018年,目前完成修复面积2672.3公顷,”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